在西歐待了一個多月,幾乎每天都在博物館裡徘徊,今天是藝術博物館,明天是歷史博物館,下一個明天可能有自然科學博物館和下下一個明天有生態博物館。
若是你也想做深度參觀,建議每個館至少要排三小時,大館更要三小時以上,或是重點參觀就好。當然,以下只是個人想法與評分,因為個人職業病的關係,總是不能滿足於只是單純欣賞展品,展覽的策展手法、故事脈絡以及文字說明完整度也會影響到我的喜好度,希望可以提供你們選擇上的一些參考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很喜歡某一間博物館的藏品,那就大可不用考慮我對策展方式的評價心得,因為只要看到豐富的藏品,也許就能讓你大呼過癮。
第一站,法國,巴黎
這裡不用多說,簡直是重度博物館迷的天堂,讓有選擇困難症的我著實為了要選擇哪間博物館而耗盡腦力。整體而言,巴黎的美術館,讓人能夠一次大量的、近距離地看到教科書所介紹的藝術家畫作真跡,心情還是頗為震撼與感動的。以下按照參觀時間順序介紹:
1. 奧賽美術館
建築很吸引人,其特色就不贅述。除此之外,還有豐富的館藏,如果喜歡莫內或是印象派畫作,必定會看得很過癮。在這裡親眼見到我心愛的雷諾瓦作品,覺得不虛此行。展覽方式就是很正規的美術館作法,較無特殊之處可言。
缺點是館藏多,人也多,參觀時不免擁擠。另外,因為館藏多,要想參觀完全部樓層會耗費相當多時間,建議參觀時,先挑重點畫作欣賞,莫內、高更等人的作品都在樓上,想要多點時間欣賞印象派畫作的人,可以由上往下參觀,以免花費太久時間,耽誤其他行程。
推薦度:4分(滿分5分)
2. 羅丹美術館
參觀當日,內部正進行整修,因此只有在戶外庭園參觀。戶外庭園非常迷人,偌大的草坪,點綴著羅丹的雕塑作品,雖然當天下著大雨,但是我依然很享受在庭園裡漫步,還撞見兩隻在草坪嬉戲追逐的小兔子,純真的、靜謐的氛圍像是進入童話故事般。單買門票並不便宜,因為不知道是內展覽如何,所以無法評估是否值得。但是如果有museum pass,非常推薦停下腳步,進去走走。
推薦度:3.5分
3. 羅浮宮
喜歡羅浮宮的朋友,煩請跳過下列文字,以免心中生怨。
很抱歉,恕我直言,我實在不喜歡羅浮宮。整個博物館充斥著一種殖民、掠奪的厚重氛圍,這與博物館的理念實在背道而馳,無怪乎近年來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都在思考著去殖民化的議題。
因為時間關係,我僅看了埃及和兩河流域地區,但也不忍再看更多。從世界各地搶奪回來的文物,充斥在眼前,其貪婪地程度超乎我的想像。許多珍貴的文物,是成堆成堆的,有些瓶罐甚至因為過多散成一堆,看了真是難過!好歹你也擺放整齊點,怎麼連展品排列都如此粗糙....我心中忍不住這麼想。若是以博物館蒐藏倫理的角度來看,羅浮宮一點也不及格,以至於我參觀時一整個充滿違和感。
除此之外,展示手法是比較過時的,偏向珍物櫃式的展示方式,而且整批整批的堆疊出來展示,不免給予人過於厚重的感覺。文物的展示其實可以再精簡些,此外說明文字較少,部分有英文說明。同樣的,文物相當多,人也相當多,若是想要採點朝聖,可以重點參觀就好。
推薦度:2分
4. 龐畢度中心
龐畢度中心是整個巴黎我最喜歡的博物館(但不是整個法國喔!),因為在前一個博物館逗留太久,來到龐畢度時,只剩不到三個小時而已,所以我只看了四樓的現代藝術(20世紀)常設展。雖然只有一層樓,但已擄獲我心。
館藏同樣相當豐富,除了有網友們推薦的夏卡爾畫作之外,關於20世紀的藝術發展及其他畫家,也有完整的介紹。而我最喜歡的是,龐畢度在展示方面的巧思。因為展覽除了按照派別介紹畫家、豐富的畫作之外,還會介紹同一時期的作家、詩人或記者等,畢竟在同一個時代,藝術、文學、攝影,甚至是建築都會互相影響的,所以同樣的,展覽也介紹了建築派別,如包浩斯。如此全面性的介紹,讓人可以認識除了畫家之外的其他代表性人物,以及同一個時代,不同創作與創作者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關係。
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策展。因為一個真正好的展覽,要有豐富的層次,除了完整的館藏,基本的展示之外,給予參觀者更全面或超越館藏之外的,啓發性的思考。
推薦度:4.5
5. 凱布朗利博物館
擁有來自五大洲人類學與原始藝術的藏品,博物館建築隱藏於叢林之中,也相當特別。這座博物館是法國20世紀末開始重新思考與理解,並重新定位從殖民地取得的收藏品而興建的,或許是一種自我反省。(參考資料:法國布利碼頭博物館的建館與展示構想http://web2.nmns.edu.tw/PubLib/Library/quaterly/200107_59.pdf)
許多難能可貴的非洲原始藝術會讓人嘖嘖稱奇,包括器物、織品、面具、雕刻等等,如果喜歡人類學或原始藝術,也會看得欲罷不能。最讓我欣賞的是,許多大型博物館,很容易參觀其中而忘了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,這一點布利碼頭博物館的引導說明做得很好。在每一區,會先給予一張地圖,告訴你你目前看到的藏品地理位置,並點出重要藏品的位置,能夠讓人一目瞭然,且不失去參觀脈絡,這是值得很多常設展或大型博物館學習的。
除此之外,在展場中還可以看到一處空間,像是博物館的文物典藏室。或許這是一個開放式典藏庫的做法,讓參觀者看到文物的收藏。
除了常設展之外,另外還有特展。當時所看到的特展是講述西班牙與葡萄牙人對南美洲的侵略。展覽以侵略者和南美洲古帝國兩個角度做敘述,特別以兩個顏色區分開來,當兩個世界相遇時,兩個顏色也會交集在一起,是一個很特別的手法。展覽結語同樣也反省思考了這段過程。
推薦度:4.3分
6. 網球場美術館
這是一間以攝影為主題的美術館,沒有常設展,只有特展。要不要參訪,可先看看當期展覽是否喜歡再做決定。我個人是喜歡攝影博物館和展覽的,也因為台灣缺乏,所以出國時看到攝影類的博物館都會特別前往。
當天,我看到的特展是Germaine Krull這個波蘭的女性攝影師。個人覺得展覽的故事線、展品以及文字說明,都很豐富飽滿,文字的呈現方式也很特別,我想這個美術館的策展應該是有一定品質的。
推薦度: 3分
(給喜歡攝影的人推薦度: 4分)
7. 裝飾藝術博物館
藏品豐富程度比起巴黎其他大型博物館是絲毫不遜色的,常設展從古至今很充分地介紹了各種裝飾藝術的演變,不過也是比較老派的展示方式,就是將展品按照時間軸展示,層層堆積,會給人比較厚重歷史感的氛圍,尤其在中古世紀。我個人比較喜歡現代和當代的部分,介紹許多特殊的家具,和知名設計師的作品。要看完整個常設展也是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和耐心。
特展的展間正在換展,所以無緣參觀,甚感遺憾。
讓我比較驚喜的是,文字說明非常清楚。當天參觀時,在原有的文字說明上面還可以看到一個藍色的編號,根據說明那是一條重點展品的路徑(path),讓參觀者經歷博物館裡具革新與工藝的標誌性展品,例如,參觀者可以看到黑貂藍(Bleu de SEVRES),以及摩里斯·馬里諾 (Maurice Marinot)的吹塑玻璃作品等等。
推薦度:3
8.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
這個博物館的興建是源於1937年的世界博覽會,館內主要收藏法國現代藝術家的作品為主,也有當代藝術。我最深刻的印象是,能夠看到非常多野獸派、立體派、巴黎畫派等藝術家的作品,比如我非常喜歡的馬諦斯、莫迪利亞尼,喜歡法國現代藝術作品的人不容錯過。展示方式中規中矩,優點就是展品豐富、文字說明也清楚。
推薦度:3.5 (如果不特別喜愛現代藝術者可略過)
總結,我個人最推薦的是龐畢度中心和布利碼頭博物館,奧賽美術館次之。然後有時間的人,可以到羅丹美術館散步,我很想念那個雨天,靜謐的氛圍與草地奔跑的小兔子相遇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