猜猜看,哪些照片不是在展覽現場拍的?
01 |
02 |
03 |
![]() |
04 |
![]() |
05 |
![]() |
06 |
![]() |
07 |
![]() |
08 |
![]() |
09 |
![]() |
10 |
![]() |
011 |
![]() |
012 |
![]() |
013 |
![]() |
014 |
2016/07/19 什麼是展覽?(原文發表於"博物館學家的觀察與日常實踐粉絲專頁)
有時候朋友會約我去看○○展,但我一看宣傳介紹,大概就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展覽,而更像是一場Show。於是,朋友會問我,什麼是展覽?
這幾年,「似展非展」的現象越來越氾濫。常常在一間咖啡店、古物或雜貨店、文創設計品店等等空間,都可以看到○○展的訊息。另一方面,在展演空間(文創園區)也有許多「展」,有的其實是博覽會,有的我會稱它為主題樂園,也有朋友稱它為大型公仔展,還有更多的是難以定義。
It’s so complicated…
這麼多不同「似展非展」的情況,是否是因為對展覽的定義不夠瞭解,甚至是誤解,這些「似展非展」的案例,唯一的共通點無非就是「呈現物件」而已。但是,「呈現物件」能夠算是「展」(exhibition或exhibit)嗎?
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先來說說我為什麼會放上這些照片好了。
事實上,放上這些照片要大家猜測哪些不是展覽,我自己內心都有點掙扎,有點質疑這種做法。
「怎麼可能只憑一張照片就判斷是不是展覽?」我心裡這樣問自己。(應該很多人心裡也有這樣的疑問吧!)
「展覽是要看整個脈絡的…」我心裡接著這麼想。
然而就在這個答案冒出來的時候,我也突然豁然開朗,並且決定還是要放上這些照片,讓大家猜猜是不是展覽。
就如同我上述對自己的質疑,只憑一張照片是無法判斷是不是展覽的,必須看到這些物件在整個展覽的脈絡與規畫。這也就是說,如果,一個空間裡面,不管是牆壁上,長桌上,甚至於整個空間都擺放了物件,但是沒有特殊的詮釋或論述,物件的呈現或陳列沒有產生一些意義或知識,儘管有些趣味性的互動,你無法感受到"物件"本身的意義與價值,或從這些陳列獲取知識,我們能不能說這就是展覽?
答案當然是,不能。
因為,展覽不只是單純的呈現或陳列物件。事實上,若是在博物館學裡,陳列(display) / 展示 (exhibit)/ 展覽(exhibition)的定義是不一樣的。 單單只是呈現物件,引起觀者的興趣,沒有特殊的詮釋,那只能算作是陳列,例如商店的櫥窗或是商品陳列。即使呈現的物件再多,沒有脈絡,沒有詮釋,還是只能算是"陳列"而已。就像是照片裡的這些物件,切斷了脈絡,隱藏了詮釋說明,我們便無法肯定它是不是展覽。
展示(exhibit)是有計畫的將物件組成一個單元,是透過物件與解說版呈現一組觀念。展覽(exhibition)是由好幾個展示單元所構成,具有故事脈絡,整合各種詮釋說明的媒介,引導觀眾在展示單元間移動,創造出意義與美感。(參考《博物館這一行》&《展覽複合體》)由此可知,不論是展示或展覽,都指出物件陳列之後產生的觀念與意義。
「展覽是一個意義生產的具體工作。這些工作包括回答展覽和作品本身的關聯性,以及作品和作品間自身的脈絡。這些作品為什麼會被放在一起?…面對藝術跟社會之間有什麼特別有意義的地方?這種意義或概念的提出,比較是當代策展的做法。」(by徐文瑞,引用自洪培馨〈如何思考當代策展?--徐文瑞訪談〉,《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》,2015)
所以,展覽是要能提出一個論述或概念,敘述說明這些物件重新組合與陳列的意義為何,以及這些物件如何對應到展覽所提出的概念,這其實也就是詮釋。 現在許多「似展非展」的「展」,僅做到了物件陳列與空間設計。有些物件陳列或展示,也許有提出展示的「目的」,但是這距離「意義與知識生產」,還是有一大段路。 有了展示目的之後,在策展過程中,經過對物件與相關檔案的研究,整理爬梳出物件背後的意義與知識,而後再思考如何透過各種可能的物件(objects)與媒介(如文字或裝置等),具體將此意義與知識呈現出來,這才是策展。
當然,有時候策展人只是「強加」意義或詮釋在物件上,展覽說明與故事看起來牽強,觀眾也無法領略,不過這是另一個問題。 我常說,簡單地說,展覽就像是透過物件說故事。這個故事是什麼?誰的故事,怎麼說故事…等,都是策展要去思考的。可惜的是,大部份的「展」,只是空有物件,卻說不出故事,甚至以為將蒐集的物件陳列出來,就可稱為展覽或博物館。
回到這些照片,其實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在展覽現場拍攝的。我刻意地將它們的脈絡與詮釋切除,便會發現這些展覽裡的物件,與一般商店的物件陳列毫無兩樣。當陳列與展示設計的方式越來越多元,而且商品陳列與展覽的展示方式也越來越接近,我們唯一可以辨別兩者差異的,就是這些物件的組合,有無產生真正的意義與知識,讓參觀者可以透過展覽得到,而不是只有美感的、視覺的呈現。
就如同英國Historic Royal Palaces的主策展人Lucy Worsley所說,人們以為策展只是選擇美好的事物,但其實這只是此工作的一半。而其他人對策展這個詞彙的濫用是會造成博物館策展人(或真正的策展人)困擾的,像是百貨公司挑選鞋子都在提及策展。 Lucy Worsley也提到,「curating isn’t just a matter of taste. It involves building up real knowledge of the items in your care.」(引用自: 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culture-professionals-network/2016/jan/22/museum-curator-job-secrets-culture-arts?CMP=Share_iOSApp_Other)
意思即是,策展不只是品味或是審美之事,它涉及的是,建立你所照顧關注的事物真正的知識。 今日,不僅「展」無限的擴大,「策展」一詞也是無限擴大,有人甚至宣稱自己將「策展」用到了櫥窗設計。還有許多人僅做到了上述物件陳列與設計的工作,便自稱策展人....,這些現象著實讓人感到困擾。所以,聽過很多人感嘆地說,展覽很多,真正的好展覽不多。追根究底,就在於這些名為○○展的「展」,根本不是「展覽」。明辨何為真正的「展覽」,避免「劣幣驅逐良幣」情況發生,才能讓更多的好「展覽」出現吧!
相關文章:
照片拍攝現場:
01 裝飾藝術博物館常設展(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), 巴黎, 法國。
如果沒有脈絡與詮釋,即使是博物館裡的展覽,也與傢俱店商品
02 裝飾藝術博物館常設展(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), 巴黎, 法國。
03 龐畢度中心常設展(Centre Georges-Pompidou),巴黎, 法國。
04 法國巴黎民宿一隅
這張照片是與05為一組,同是家庭內可見的物品擺設,如
另外,還可思考,如果物件為名人蒐集或擁有,可是物件本
05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(Oil Street Art Space)特展--生活現場:八十日實實在在地生活。
06 21_21 DESIGN SIGHT Exhibition "THE FAB MIND: Hints of the Future in a Shifting World", 東京, 日本。
這張照片說是衣飾店內拍攝也是可能的。
如果只是陳列物件,沒有特殊詮釋,即使陳列大量的物件(
07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(Oil Street Art Space)特展--生活現場:八十日實實在在地生活。
08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(Oil Street Art Space)特展--生活現場:八十日實實在在地生活。 香港
09 Open Quote(創意禮品&書店),PMQ 元創方, 香港
CD的陳列也加入商品說明。
CD的陳列也加入商品說明。
10 Open Quote(創意禮品&書店),PMQ 元創方, 香港。
台灣有許多類似的物件(商品/創作/ 蒐藏品)陳列,便自稱為「展」。
這些物件陳列,不論是display, show, exposition...,其本質皆與展覽exhib ition不同(這我在部落格已寫過),那麼何必執著於 「展」與「策展」這個名詞,讓人混淆。
台灣有許多類似的物件(商品/創作/
這些物件陳列,不論是display, show, exposition...,其本質皆與展覽exhib
11 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(Centre Pompidou-Metz)Exhibition:W arhol Underground(安迪沃荷特展), 梅斯, 法國。
很多人家裡也有這樣的相片牆,其實不足為奇,但是放在A ndy Warhol展覽脈絡裡,就別具意義。不僅是因為Andy Warhol的"歷史定位"賦予了這些歷史照片意義,更是因為這些照片是形塑展覽故事線與詮釋脈絡的一部分。
很多人家裡也有這樣的相片牆,其實不足為奇,但是放在A
12 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(Centre Pompidou-Metz)Exhibition:W arhol Underground(安迪沃荷特展), 梅斯, 法國。
同樣的,像這樣複製的罐頭海報也很常見,但如果只是單純地懸掛展示,而沒有前後物件脈絡,也不能說就是展覽。
13 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(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),Exhibition:Germaine Krull (1897-1985)
A Photographer's Journey。巴黎,法國。
具有文字詮釋與具有意義圖片的展示,是展覽必須的一部分 。
A Photographer's Journey。巴黎,法國。
具有文字詮釋與具有意義圖片的展示,是展覽必須的一部分
14 匯流博物館(Musée des Confluences)常設展, 里昂, 法國。
最後這張照片或許是最能斷定為展覽的照片,因為它已擁有 幾個展覽必需的元素:有意義的物件、清楚的詮釋說明,以 及顯而易見的分區(代表有故事脈絡)。
最後這張照片或許是最能斷定為展覽的照片,因為它已擁有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