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有興趣從事展覽工作的年輕朋友私訊來問我問題,總是苦思著要如何回答的我,反覆思來想去之後,決定在此一併回答。有時不是我不想回答,而是來信的問題我無從回答。
@關於問問題
因為,這眾多選項裡,我也只選擇了其中一條路,也就是"讀國內研究所"而已。其他的選項,如"出國唸研究所","出國工作"我都未曾嘗試過,甚至,我也不是大學一畢業就在這個領域工作。對我來說,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,更何況這關乎你們的人生。沒有走過的路,我實在無法回答這條路好不好,應不應該這麼做,更不要說能給予你們什麼分析或建議。所以,我總是回答,很抱歉,我無法給予你建議。然後,我會建議你們,再多蒐集相關資訊。而且,說實在的,我必須說,孩子們,這是你們該做的功課。
我想,在問問題之前,還需先有對話的基礎才行,而不是拿一張幾近空白的問題卷,要別人替你填答。尤其關於個人生涯規劃的問題,每個人都要負責任的做功課蒐集資料才行。而不是如此簡單的將自己人生如此大的問題交托到別人的手中,期望透過別人的解答來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盡你所能的,蒐集所有關於你未來想走的路的資訊,都可以幫助你瞭解與做決定。 所有的問題都必須聚焦,過大且過於籠統的問題,都表示你還沒盡力,真正徹底的瞭解。
舉例來說,我也遇過一個非常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。同樣是未來想從事策展工作,一個大三學生,他在蒐集相關資訊後很確定自己未來要走的路,決定要報考國內的研究所。唯一讓他舉棋不定的是,要報考博物館學研究所,還是藝術行政研究所,而他知道我是博物館學研究所畢業,因此前來詢問我博物館學研究所與藝術行政研究所不同之處。
在一問一答間,發現這位學生甚至已經對三所博物館學研究所有基本的認識,只是有些資訊過時,於是,我自是樂意地與他分享敝所更新的資訊。已經具有基礎的問題,才能有更多對話可能性。 任何問題的答覆,我都會謹慎再謹慎,畢竟這攸關著你們的未來生涯。因此,我不會輕易地回答你們的問題,我更希望你們能認真盡力地看待自己人生的問題。希望你們能夠理解。
有些時候你們會很失望,在我這裡不會立即得到你們想要的答案。尤其是有些時候你們所問的問題,只要瀏覽一下相關網站就可以得到答案時,卻只偷懶地直接來詢問我。請原諒我的直白,我實在不喜歡還沒自行蒐集資料,就急著要別人給你解答。所以,大部份的時候,我都只會告訴你們要怎麼自己找到答案。因為我龜毛又雞婆地認為,給你們釣竿,比給你們魚吃來得重要。
這個世界缺少的是,需要的也是,解決問題的人,而不是製造問題或是一遇到問題就丟給他人解決或回答的人。如何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,就先從解決自己的問題開始。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什麼,其實可以好好想想。第一時間就趕快去問別人自然是最快的,但也是最偷懶的。而且你只是在複製別人的經驗,而非創造自己的,完全的接收別人的答案,不自己去找尋且得到自己的見解更不是件好事。長久養成習慣,以後遇到問題便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@關於選擇
很多人對於選擇感到害怕,總怕自己選擇錯誤,浪費時間,曾經我也這麼想過。因為曾經的夢想是當老師,甚至為此放棄第一學府台大改選師大的我,直到大四畢業,都還以為自己會當老師一輩子。然而,經歷過一年的教師實習,以及代課的日子,我卻很確定自己不適合當老師而決定轉行。當時,我也覺得自己浪費了大學四年。
但後來我卻不再這麼想,因為,不管過去走過什麼,只要那當下好好的掌握,都能成為未來的養分。
因為就讀師大,修過教育學程也當過老師,讓我研究所修習博物館教育時,更能明白一些教育理論與教案的應用,也能瞭解教師教學的問題,博物館該如何成為學校教師的幫手。
而歷史,它至今都是我的一項專業,不論是策畫歷史類展覽,撰寫歷史類書籍或導覽文案,歷史系所學都給我許多幫助。而歷史系帶給我的還有更多,它讓我懂得獨立思考與融會貫通。
所以,不要害怕選擇。就算將來所做與現在的選擇無關,也不需懊悔。從來就沒有所謂"最好的選擇"或"最好的決定"。你唯一需要確定的是,現在你所選擇的,是你最想做的,最有興趣去做的,那就可以了。當然,選擇時,還要考量現實環境問題。如果環境不允許先念研究所,那麼先工作累積經驗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,因為研究所有許多同學也是如此,工作經驗也能成為助力。
@真正的關鍵不是選擇...
也許每個問出"選擇題"的人,是希望自己的選擇能讓自己在進入這個領域時能比別人更有優勢。你們或許想知道的其實是,出國念研究所是不是回來找工作比較容易?或者,念研究所是不是比直接工作來得更有優勢?
但是,很抱歉,這問題並沒有一定的答案。這也是我無法回覆你們的另一個原因。
在我身邊,有不少出國念藝術或博物館學研究所的朋友,但是,他們最後都不一定從事展覽相關工作。有的的確還留在這個領域,但是不少都已經轉行了。
念研究所的同學們,畢業後也不是全部都從事展覽或博物館工作。先工作或是先唸書,各種選擇都有人走。
這代表著任何選擇,都不盡然會有一定的結果。同樣的選擇,因著選擇的人不同,結果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我認為重要的不是你在這時候選擇了哪一條路走,而是選擇了之後,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選擇以及如何貫徹執行自己要走的路。
只要你夠努力認真,不管你選擇哪一條路,都將能夠做到你想做的。而我認為,不論念研究所或工作,出國進修或在國內進修,最重要的還是評估自己的現實條件,包括經濟條件、適應能力等等。
@別再執著於策展工作或策展人
至於要念什麼研究所?我更覺得你們應該先瞭解自己究竟喜歡策展或展覽的什麼?很多時候你只是喜歡展覽美好的氛圍,就覺得喜歡這份工作。但是,你想做的究竟是展覽的哪一部分呢?喜歡的又是哪一部分呢?是否還沒想清楚也還沒蒐集資料瞭解過?
展覽工作分很多項目,包括研究、文物保存與修復、行政、行銷、設計、教育、布展等等,喜歡的工作不同,自然要選擇的研究所或進修管道也不同。
很多人來信時表達自己想成為(專業)策展人。如果這樣回答,我想你是對策展不夠熟悉,且恐怕對策展人的角色有一些誤解。我在"何必搶當策展人“這篇文章中解釋過,策展人的原意,其實就是藏品(展品或文物)研究員。因此,所謂的專業策展人,對我來說,這工作並不獨立存在,每個策展人身上都有一個以上的學術專業,或是對某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參與,甚至是創作,比如藝術史或藝術評論等等。
所以,如果想從事藝術類展覽的展覽規畫,不妨去念藝術研究所; 想從事歷史類展覽規畫,就去念歷史相關研究所...依此類推。對博物館展覽有興趣,想瞭解博物館展覽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規畫出以觀眾為核心的展覽,可以選擇博物館學研究所。
策展人真正要做的是'研究"工作,該負的是"學術"責任,這在"何必搶當策展人"也提到過。事實上,展覽規畫工作的核心也是研究。想當策展人的你們,不妨想想,自己喜不喜歡學術研究工作,還是其實你喜歡的是其他部分?除了喜不喜歡之外,也評估自己適不適合。不過,話又說回來,當你念完這些研究所,是否就一定能成為策展人,答案又是"未必",畢竟現實與理想之間,總是有點距離。
不管從事展覽工作的哪個部分,只要你喜歡,而這工作也適合你,我想你就會得到工作的快樂與成就,並不需要執著於策展人這個頭銜。更可以大方直接的告訴別人,你所從事的工作是"展覽行銷"或"展覽行政",相信能更讓別人瞭解你的工作專業。
現在有太多的策展人,做的只是展覽行政、行銷或設計工作,或只是參與"引進"展覽的過程,卻大言不殘的自稱策展人,導致許多人誤解了策展人一詞,我真心希望你們不會成為下一個這樣的人。
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