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19世紀末,瑞典斯德哥爾摩
語言學家哈茲力斯(Arthur Hazelius, 1833-1901)有感於瑞典早期傳統的鄉村生活、民俗、手工技藝正在消失,除大量的蒐集傳統物件之外,也有計畫的建構瑞典的民俗博物館(後更名為北方博物館),展示瑞典的農村文化。
1891年,哈茲力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興建了全世界第一座戶外博物館: 斯坎森博物館(Skansen Open-Air Museum)。他將瑞典各地150幾座風格不同的建築、農舍移地重建,重新展示。
除了展示這些傳統農舍建築之外,最重要的是,哈茲力斯創造了一種嶄新的博物館形式。他說:「......創造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,不只是展示建築、傢俱、農具或紀念物而已……而是以生動的筆觸來描繪常民生活」。
於是,在斯坎森博物館裡,你所見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、安靜的建築物或是民俗文物而已,而是一整個瑞典傳統鄉村生活的重現。走進這個博物館,你會以為回到早期的瑞典鄉村,除了看到傳統的農舍建築場景之外,還可以看到農村裡的婦人、農民和村民,他們就像是生活在這裡一樣,自然地做著他們平日的農事工作。
事實上,這些人都是博物館員,他們的工作就是以行動展示瑞典傳統鄉村生活的各種樣貌。
除了日常生活的展示之外,也有傳統慶典的展現,在民俗、音樂和舞蹈中,讓參觀者更瞭解瑞典的傳統生活。
透過這樣一種"活"的歷史(Living History)的展現,讓參觀者宛如置身過往歷史生活片段中,且親身體驗與參與傳統生活的各種行業、民俗祭典。
在課堂上,聽老師敘述這樣一個經典的戶外博物館時,內心十分嚮往,期待有一天能到瑞典去朝聖,親身經歷這麼一個像是奇蹟的博物館。雖然這麼多年過去,我還沒有機會到瑞典去一探究竟。但老天很眷顧我,祂讓我在澳洲有了第一次Living History的體驗。
@21世紀,澳洲墨爾本
那一天,和一起在澳洲實習的學妹,計畫到墨爾本來個四天三夜的旅行。還在規劃旅行的過程中,不知道從哪看到一篇雜誌文章,上面寫著一組關鍵字"Living History",當下引起我的好奇心,馬上在網路上搜尋,就意外地發現在墨爾本有這麼一個展現活歷史的地方。
那就是,位於墨爾本Sovereign Hill的淘金鎮。
19世紀中葉,澳洲維多利亞州掀起一陣淘金熱潮,墨爾本的Ballarat小鎮也因黃金的發現被稱為「新金山」,人口大量的聚集,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淘金地之一,Ballarat 也因此成為當時澳洲最大的內陸城市。
如今,金礦已被挖掘一空,淘金熱潮已不再。不過,在Sovereign Hill卻以戶外博物館的方式,仿造當時的建築、產業與生活場景,重現1850年,十九世紀中葉當時的小鎮榮景。
這些人穿著十九世紀的服裝穿梭走動、閒話家常,和遊客拍照,就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喔
第一次走進這樣一個如夢境般的歷史場景,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。就像坐著時光機,回到澳洲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中葉一樣。
整個園區是舊建築的復原,包括淘金礦場、各種行業、教堂等等。
每個建築裡,都重現當時的產業,讓參觀者可以看到十九世紀的真實樣貌,例如麵包店裡有傳統的烤麵包,也販售熱騰騰麵包,每個都便宜又好吃。
傳統印刷店
可以印一張有自己名字的海報呢
表演節目開始
十九世紀的售票處,因為當時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此,所以標示上還可以看到中國字呢!

照相館,遊客可以穿上十九世紀服裝拍照哦
還有小巧可愛的教堂
每一棟建築內都有好玩有趣的行業可以參與,像是蠟燭店可以自己做蠟燭,糖果店可以參觀糖果製作過程,還有當時的保齡球店,每個建築都好好玩,就像尋寶遊戲一樣,每進到一棟建築物裡,就是一種驚奇,讓我玩了一整天還覺得不過癮。
如此一種重現歷史的作法,很值得台灣參考,不同於像民俗村那樣,只有靜態的展示,或是過於商業化的遊樂園,而是讓過去人物的生活型態和產業真實的重現,希望有一天能在台灣看見"活的歷史(Living History)"。
留言
張貼留言